解放戰爭時期是中華民族歷經百年屈辱贏得獨立和解放的重要歷史階段。在戰爭進程中,始終存在著國際軍事介入的現實威脅。中國共產黨對此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應對,粉碎了美國干涉中國革命的陰謀,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深入研判國際形勢
對于美國潛在的軍事干涉,我們黨是有清醒預判的。1945年初,形勢看起來一片“光明”,當時人們準備歡呼迎接抗戰的最后勝利,但是5月31日,毛澤東作黨的七大結論,在闡述國內形勢時,卻出人意料地指出,“應該特別注意美國的情況。中國可能變成美國的半殖民地,這是一個新的變化”。同時,我們黨判斷美、蘇、英不贊成中國打內戰,國民黨的“攤子沒有擺好”,抓住時機進行了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盡管蔣介石最終還是發動了內戰,但我們贏得了政治主動。
內戰打響之后,在要不要與國民黨蔣介石徹底決裂的問題上,我們黨進行了艱難的抉擇,這里包括對美國是否軍事介入的長久思考。黨中央和毛澤東經過仔細研判分析認為,由于美國及其盟友有困難、美國國內反戰、美國戰略重心在歐洲、蘇聯對我們黨的支持等因素,美國直接軍事介入的可能性不大。黨中央和毛澤東批評了黨內部分同志對國際形勢悲觀的估計,并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看到美國的“虛弱”與“矛盾”,要看到它的“外強中干”“虛張聲勢”,而且認為,“中國人民革命力量愈強大,愈堅決,美國進行直接的軍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將愈減少”。因此,要下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對國際形勢特別是對美國的正確研判,體現了黨把握形勢、善抓本質、搶抓機遇的高超戰略能力,對于掌握戰略主動、提出正確政策策略、開展行之有效的斗爭、勝利推進民族解放事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堅持底線思維
經過20多年的奮斗特別是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黨和人民的力量得到空前壯大和發展,勝利的桅桿似已經躍出地平線。但是毛澤東強調要“準備吃虧”,“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著眼未來,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專門列舉了黨可能遭遇的困難有十七條之多。并且指出,許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準備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對于美國是否會直接出兵干涉的問題,我們黨認為這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是否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是否能夠取得成功。但是不管美國怎樣選擇,我們黨始終把戰略的基點立足于它直接武裝干涉上。
為防止美國直接的軍事干涉,我們黨作了極其周密的部署。中共中央指示第二、第三野戰軍在1949年主要是協力經營東南,第二野戰軍兩月之內留于華東不作新的機動,準備協助第三野戰軍對付可能的美國軍事干涉;第四野戰軍1949年只經營湘鄂贛三省,暫不向兩廣前進,一旦華東有事,便于向東策應。在上海、寧波、福州、青島等地解放后,美國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那時二野、四野就可以分別西進、南下。毛澤東強調:“此項準備是必需的,有此準備即可制止美國的干涉野心,使美國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眽奶幹、好處努力,多手準備、進退有據,這是在民族解放事業重要關頭打破美國軍事干涉的重要保證。
保持戰略定力
抗戰勝利后,面對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尖銳復雜斗爭,我們黨一方面堅定斗爭信心,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另一方面堅定斗爭到底的決心,防止無原則的妥協與動搖。在決定與國民黨徹底決裂的前夜,毛澤東反對黨內一些人對形勢過于悲觀的估量和無原則的退讓,認為對美蔣的壓力與要求“如無堅決斗爭精神,則結果將極壞”。針對美國海軍陸戰隊頻頻登陸,甚至進入我防區,我軍即開槍還擊,使美國認識到干涉中國內戰將會遭到堅決抵制和反擊。而隨著革命的勝利發展,我們黨又及時注意了美蔣的“和平陰謀”。早在1947年2月1日的黨內指示、1947年底的十二月會議中均提到了這種可能,我們黨的態度是并不拒絕和談,但是要揭穿美蔣的陰謀,決不能讓革命半途而廢。這年10月,我們黨估計了蔣介石集團覆滅的三種形式:一種是被我軍一直打垮;一種是內部政變,找人來主持議和維持局面,或待機再起;一種是有人投機革命,跟我們黨爭奪領導權。我們黨指出:我們必須爭取第一種形式,警戒和揭穿第二種形式的陰謀,預防第三種形式。14個月后,美蔣的和談陰謀果然粉墨登場,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凡事預有準備、保持清醒頭腦,不因敵強而懼、不為強敵所惑,久久為功、持之以恒,這是在民族解放事業重要關頭打破美國“陽謀”與“陰謀”、取得革命最后勝利的重要基礎。
講求斗爭藝術
1946年11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勝利就要搞好統一戰線”。對美總體上是斗爭,不斗爭就無從實現民族獨立。我們黨表現出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非凡勇氣和決心,同時也表現出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在內戰打響之前,我們黨對美國的意圖十分清楚,但還是采取區別美蔣、中立美國政策,以服從服務于以蔣為中心的斗爭。隨著內戰的陰霾日益加重,我們黨對美政策因之調整,開始聚焦美國。即便如此,在內戰烏云密布的情況下,我們黨并不認為“天下都是黑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內的廣大人民和資產階級之間有“一條縫”,其資產階級內部的派別之間也有“一條縫”,美蘇之間也有個“中間地帶”。我們黨采取的路線是聯合其廣大人民和資產階級的中派和左派,打倒法西斯殘余勢力和資產階級中的反革命勢力。對資產階級中最頑固的、不能妥協的勢力要反對;凡是能妥協的就聯合。
內戰打響之后,毛澤東先后接受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斯蒂爾等人的采訪,不失時機地闡發了我們黨對中國內戰、美國殖民地化中國的看法與主張,以及“中間地帶”等問題,號召“美國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國侵略威脅的國家的人民,應當團結起來,反對美國反動派及其在各國的走狗的進攻”。這些談話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對于遏制美國反動政策,避免其直接干涉中國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戰爭的勝利進程,毛澤東先后發表《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別了,司徒雷登》《“友誼”,還是侵略?》等文章,淋漓盡致地揭露和批判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團結帶領人民排除美國的一切干擾,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徹底勝利而奮斗。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胸懷全局、把握方向,利用矛盾、團結各方,這是我們黨在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中對美斗爭的制勝法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