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實際成效的策略思考
|
 |
作者:巴中城投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781 更新時間:2015/12/5 |
 |
|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國有企業增強黨建工作的實際成效,必須著眼于十七大提出的“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目標,緊密聯系企業改革發展實際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工作實踐,加強實踐性思考與探索,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創新創優,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來,國有企業立足現代社會開放性、多元化特點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需求,把黨建工作與領導班子建設、人才隊伍、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重視發揮黨建工作的傳統優勢,不斷改革創新,促進了黨建工作的新進展新變化,為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撐和保證作用。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切實增強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實際成效,是時代的呼喚、實踐的要求。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提高,我們建議應重視以下工作:
全面理解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內涵。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統一四個認識:一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政治領導,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個重大原則,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二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國有企業是國家可以直接掌控的應對突發事件和重大經濟風險的可靠力量,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改革發展的走向問題,不僅是關系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重大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政治問題。積極探索和充分發揮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證國有企業改革始終堅持正確方向,鞏固和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關鍵性作用。三是國有企業黨組織作為政治組織的一般屬性,在企業這一經濟組織中體現出鮮明的個性特點,其作用集中體現在為經濟工作提供支撐,為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保證。四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充分激發人的活力和創造力。企業黨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實質上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更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要深刻把握和主動適應企業這一經濟組織運行的內在要求,注重借鑒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手段,進一步改進企業黨建工作運行機制,使之成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法制化建設。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結合新的實踐和理論的發展,立足于與《黨章》、《公司法》相銜接,建立規范完善的法規制度,為企業黨建工作提供法規依據和組織保證。從企業層面,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黨員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教育制度 、黨內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民主評議制度、黨內管理制度、黨支部目標管理考核制度 、黨內紀律檢查制度、黨的群眾工作制度、推薦使用干部制度以及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細則等。從中央和國資監管部門層面,主要包括:制定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實施意見、國有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辦法、國有企業黨務公開辦法、黨組織活動經費籌集辦法等。
推進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思路、方法和機制創新。按照“突出主體,全面融入;緊扣中心,強化服務;靈活主動,高效實用;大膽創新,依法規范”的思路,合理整合黨建工作資源,建立黨建工作示范點和聯系點,創新活動載體,拓展黨建活動平臺和視野,充分調動廣大黨員職工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一是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為黨員發揮主體作用創設載體、暢通渠道、完善機制、營造環境,把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要求貫穿到黨內民主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落實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各個領域,實行組織推薦、黨員推薦、群眾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產生黨組織領導班子候選人辦法,使黨員行使選舉權的過程真正成為充分體現選舉人意志的過程,努力形成一種暢所欲言、生動活潑、團結和諧、充滿活力的局面。二是圍繞企業發展來謀劃、推進、考核黨建工作,把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和改革中重點難點問題作為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的平臺,把促進生產經營的業績作為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確保工作實用有效。三是堅持靈活多樣、分散活動與集中活動相結合,主動跟進,盡量利用生產淡季和空閑時間,多利用班前班后的“邊角料”時間,避開生產高峰期,確;顒痈咝諏。四是把黨組織活動置于企業法定的制度和體制框架內,融入生產經營大循環,自覺支持、維護和保障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規范性。
強化企業黨組織對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強化黨組織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和對企業先進文化的引領、培育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創建和諧企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大張旗鼓地宣傳各方面的先進典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多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形成動力傳遞機制。開創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態,堅持中西合璧、優勢互補,行業共性與企業個性相結合,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與企業戰略、制度和政策相結合的原則,努力構建企業特色文化,構筑個性約束與柔性導向相結合的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氛圍,及時釋放職工的心理壓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壓力釋放機制,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熏陶這種間接的、無形的資產轉化為保持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建設一支復合型國有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提高“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質量,促進黨務工作者隊伍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抓好“選”環節,一是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制定選拔標準既注重政治素質,又注重業務素質,確保那些懂政治、會管理(技術)、擅長做人的工作的優秀黨員進入黨務工作者隊伍。二是堅持精干、高效、協調的原則,機構設置應根據生產經營規模、黨員人數和工作需要,宜合則合,宜分則分;黨務工作者的調整和配備要與企業機構改革同步進行,宜專則專、宜兼則兼;黨組織活動要緊緊圍繞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進行。三是堅持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原則,黨務工作者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要適應企業經營發展需要,重視職工群眾的認可,采取多種形式,提高群眾的參與程度,增強選拔準確性。抓好“培”環節。樹立黨建工作也出生產力的觀念,把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納入企業人才發展整體戰略之中進行培養。首先是明確培養目標。把既懂生產經營,又熱愛黨的工作的復合型干部作為培訓目標。其次是開展針對性培訓。根據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現狀和工作需要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相銜接的培訓機制。借鑒 “雙培”工程的做法,有計劃地把優秀生產經營者培養成黨務工作者、把黨務工作者培養成優秀的生產經營者。抓好“用”環節。一是加強使用管理。通過健全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問題決策、黨組織活動和黨員管理教育制度,制定企業黨務工作條例等,規范黨務工作者的行為。二是營造好環境。叫響“能人黨建”品牌,營造“干得好的才能做黨務”氛圍,實行同獎同罰,保證黨務工作者與同層級經營管理人員待遇相同,增強黨務工作者的自信心和黨務工作崗位的吸引力。三是注重實踐鍛煉。采取輪崗交流、交叉任職、崗位鍛煉等方法,有計劃地安排黨務工作者承擔或領頭承擔大項目、大業務工作任務,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能力,樹立威信,發揮作用。(轉自《國有資產管理》雜志)
)
|
|
|
|
|